产业之城 泸州打造现代化“中国酒城”
来源:华西城市读本
发展大产业,建设大城市,构建大枢纽,繁荣大文化,推进大开放,改善大民生。在建设现代化“中国酒城”的过程中,泸州将充分利用长江黄金水道的独特优势,发展物流产业,以产业带动城镇化,全力构建川滇黔渝四省市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。
泸州速度
在建设现代化“中国酒城”的过程中,泸州的大城市格局正逐渐形成,泸州人民的生活正在悄然改变。2011年,泸州全 市 的 GDP 实 现900.9亿元,是2006年的2.7倍;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 440 亿元,是2006年的4.6倍;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525.3亿元,是2006年的4.3倍;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达65.4亿元,是2006年的4.6倍。今年上半年,泸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494.1 亿元,同比增长15.1%,增速位列全省第一,这就是“泸州速度”。
三角核心 融入成渝经济区
泸州市发改委的《成渝经济区南部城市群泸州率先发展战略研究》指出,泸州地处中国白酒金叁角核心腹地,扼长江、沱江之咽喉,控云、贵、川、渝之要冲,集聚辐射人口近5000万人,是成渝经济区突出南向、加强东向的桥头堡。
泸州市长刘强介绍,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,泸州市提出强力实施“156”发展战略,加大统筹城乡力度,着力推进两化互动、叁化联动,努力建设现代化“中国酒城”。打造现代化中国酒城,其含义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,一是中国白酒金叁角核心腹地,二是长江上游重要港口城市,叁是川滇黔渝结合部中心城市,四是成渝经济区的重要增长极,五是文明和谐的泸州。
借力水、公、铁、空立体综合交通网络枢纽,泸州享有水源充足、地势平坦、气候宜人的良好城市发展综合条件。作为成渝“双核”的重要补充,泸州特别适合打造成为成渝经济区对外开放合作的大城市。
目前,泸州正在倾力打造川滇黔渝结合部的商贸物流、职业培训、旅游文化、医疗服务、体育健身、金融信息“六大中心”,凸显了泸州将成为川滇黔渝结合部的综合服务中心的必然趋势。
黄金水道 构建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中心
坐拥长、沱两江,泸州“两江四岸”的特殊地理优势,是这座城市最具特色的宝贵资源。近年来,泸州市着力打造城区滨江地带,将城市建设与沿江绿化紧密结合,展现了泸州依山傍水的特色城市风貌。
在广泛收集民意后,泸州市市委、市政府决定对“两江四岸”进行重新打造,目前这项已经正式启动。整治以后的“两江四岸”,将着重突出江城特色,同时与酒文化、古城文化相融合,成为泸州及周边城市最靓丽的城市名片,使穿城而过的长江、沱江真正成为泸州的灵魂。
在规划方面,泸州选取了紧靠主城区、基础条件较好的两个区域,正在规划建设“江南新区”和“泸州临港产业物流园区”两个城市新区。“江南新区”已经确定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概念规划。
与此同时,泸州深入实施“工业强市”战略,以此推动两化互动并辐射城镇发展。目前,泸州正在充分利用长江黄金水道的独特优势,发展物流产业,以产业带动城镇化,全力构建川滇黔渝四省市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。
产城一体 串联“五大产业园区”
全省“两化”互动现场会上,泸州市委书记刘国强在主题为《深入推进“两化”互动发展,加快建设现代化“中国酒城”》的讲话中指出,泸州正在积极探索“产城一体”互动机制,以“产城大道”串联“五大产业园区”,已初步形成以酒业、化工、机械为主导产业的“沿江百公里产业带”。
其中,“名酒·名园·名区”项目共规划面积67平方公里,覆盖泸州市江阳区黄舣镇、弥陀镇两个乡镇,涉及20个行政村、247个村民小组、3.8万农业人口。该项目的建设过程,就是实现多方共赢的过程。
围绕产业园区推进城镇建设,催生了黄舣等一批产业集镇,形成了“六大城市组团”雏形,2011年实现产值约350亿元,“百亿园区”达到3个,城市及城镇建成区面积约53平方公里,城镇人口约48万人。
泸州还积极探索“港城园共生”互动机制。泸州港建成全国内河第一个铁水联运的港口,去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万标箱、占全省的93%,今年将形成100万标箱吞吐能力。在大力发展港口经济的战略下,泸州正在联动发展以物流业为引领的现代制造业、现代服务业,围绕港口和园区发展取向,加快城市新区建设,2011年已实现产值约200亿元。
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曾业
泸州率先研究融入川南城市群
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提出,“加快发展川南城市群,推动自泸内宜一体化发展。”实现自贡、泸州、内江、宜宾“一体化发展”,在成都平原城市群外,培育新的增长极。
泸州如何抓住这一重要战略机遇?泸州已在川南四市中率先研究,并规划了自己融入川南的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。
目前,泸州与四川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联合编制的《成渝经济区南部城市群泸州率先发展战略研究》初稿已完成。《研究》初稿对推进自泸内宜一体化发展进行了详细规划。
推动川南一体化发展,泸州提出了要正确把握“局部利益”与“整体利益”之间的关系,强化与南部城市群各市的产业分工和优势互补。具体发展思路主要有: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着力点,推进南部城市群现代产业体系建设;以江南新区和临港产业物流园区建设为着力点,推进南部城市群沿长江发展带城乡一体化发展;以完善枢纽功能为着力点,推进南部城市群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;以“酒+狈”文化建设为着力点,推动南部城市群文化大繁荣大发展。
记者 周燕
责任编辑:王锶焰